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马浩
 http://mhao.artron.net/
 
  搜索:
 
马浩,孤独的行者
 
作者:金俊  发布时间: 2015-11-24 09:30:04
 
 

  马浩,喜欢自己拍照,不喜欢跟着别人一道拍,不参加摄影比赛;喜欢接受挑战,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不喜欢迎合别人。他认为摄影是表达自己的心声,是给听得懂看的懂得人说的。如果看得懂,自然看的懂,如果看不懂,没必要委屈大家,这是他从事摄影艺术的一个独特的特点,也是追求摄影艺术的纠结所在。


  在传统的摄影界,没有马浩的地位,默默的,如同刮过一缕风,飘过的一丝云。《零度空间》和《一个人的景致》是马浩的专题照片,没有人的繁华城市,孤零的风光景致,都透着摄影师的内心独白,都诠释着一种不凡的语境。



  马浩一再表示自己不善言词甚至显得有些木讷,相机是他说话的工具,更多的时候,他把拍照当作一个情绪的寄托和释放的出口。《零度空间》的灵感顿生于2006年一个薄雪初临的寒夜,却是一个三年熟思煎熬、枯橾拍摄的产物。在零度的空间里,熟悉的城市变成空寞无人的建筑积木,熙来攘往的人流如同人间蒸发,仅留下印象的记忆。一切都仿佛静止,是虚无的,没有能量的存在,也没有时间的存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意念的起点,也是意念的终点,一霎那间,便已经是永恒。近三年的纯写实拍摄,呈现的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熟悉城市,现实的存在被相机记录成一个不真实的存在。当马浩初期展示这组作品时,无论是在展馆中,还是在网络空间里,迎来的都是群体失语,人们默然相向,这也许就是一种表太,这也让孤独的摄影师信心有些恍惚。直到著名华裔旅法摄影家王志平一段感语出现,人们好象才品出《零度空间》的独特影像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的味道,掌声零落地响起,杂志的大篇幅发表也见诸版面,摄影师马浩的内心也通过此事显得更加成熟。毕竟摄影始终还是在说话,只要语言精准,一定就会有人听懂,一定有人是会产生共鸣的。听得懂就听,听不懂也不要去管。毕竟沙龙摄影和纪实摄影统治下的中国摄影界对这种观念摄影还是很陌生的,甚至是不理解的。



  鉴于人们对《零度空间》的情况,我们摘录数段王志平的微博评论,供大家参阅:


  北京成了一座弃城,北京成了废!这是美国大片的山寨版,真了不起,马浩竟以一人之力制作了出来。


  这是我在《四月风》看到的最诡异、最令人惊奇、最有想法和设计的一组片子。


  千百亿人拍城市里的人,有一个半个拍没有人的城市,总该允许吧。


  Xxx君,你留言对马浩的作品“期盼有工人劳作”,这回你可是有点不求甚解、大煞风景了。你可仔细地看一下马浩的另一影集《零度空间》。那里哪里有劳作?哪里有工人?那里根本没有人!这就是马浩的特点、马浩的与众不同、马浩的难能可贵、马浩的匪夷所思。



  马浩,你知不知道你这种拍法很有卖点和商业价值,建议你投资个好三角架、大像素机子(最少2千100万像素的佳能无敌兔或大、中画幅相机)好好拍,精放成大幅黑白照片,当成现代观念的画去卖。    ——王志平  著名华裔旅法摄影家


  《一个人的景致》是马浩的另一组系列作品,看似不经意的拍摄,实际是持续了十五年的时间,没有刻意的准备,纯属看了就拍,一点点积攒而成的。当它们汇集到一起时,风格呈现出的一致性,让马浩心生创意,编成《一个人的风景》组照。空旷的天空、淡淡的灰调,既符合作者的创作心境,也形成作品的特色。有一个国外的摄影师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他现在去拍一些灰色的东西,很符合当时的心境,如果还在拍那些反差很大的东西,是不诚恳的,说瞎话的。马浩说,这种理解就是他自己多年的摄影感觉,也是他框取画面的原动力。





  剑走偏锋,艺专特色,马浩尤其对影像的制作似乎更有独特的地位,而且具有较高的成就。他喜爱古老的传统影像制作工艺,对摄影术发明早期的树胶制作工艺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据说,掌握了这个技术,再制作蛋白摄影、铂金摄影的图片就易如反掌了。在这个制作领域,马浩已钻研了好多年,攻克了很多关键性的难点,他制作的树胶作品质量高,稳定性好,成功率高,这是非常难得的。目前,有很多中国摄影界有很多摄影师钟爱这些古老的传统工艺制作,马浩的研制成功的“独门绝技”将可能给他带来较好的市场效益。


  很多年来,中国民间悄悄成长起一批自由摄影师,他们没有官方的背景,靠自己的奋斗,撑起一片摄影的蓝天,虽然很艰难,但摄影的艺术理想激励他们前行,摄影的市场前景引导他们执着努力。今天,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很弱小,甚至还略显稚嫩、孤独无助。但是,这种艺术影像新势力的希望已经萌发,光明就在前方。加油,马浩!加油,为新时代摄影艺术奋斗的人们。

 
(新闻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